慌 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心,荒声。本义:急忙,忙乱) 同本义 [confused;flurried ;flustered;nervous]
怎这样慌?五日内我还便罢了!——明· 梦觉道人《三刻拍案惊奇》
偏偏我们走的慌,未带银子。——《施公案》
(2) 又如:走得太慌;慌不择路(慌里慌张,顾不上选择道路);慌慌速速(匆忙,慌张);慌速(慌张急促)
词性变化
〈动〉
(1) 散亡 [flee]
仆夫慌悴,散若流兮。——《楚辞》。王逸注:“慌,亡也。言己欲求贤人而未遭遇,仆御之人感怀愁悴,欲散亡而去,若水之流,不可复还也。”
(2) 恐惧,害怕 [fear;be afraid;dread]。如:心里慌得不行;心慌意乱;发慌;着慌;慌了手脚;慌做一团(形容极为慌张)
(3) 另见 huǎng;huang
基本词义
◎ 慌
荒 huǎng
〈形〉
(1) 模糊;不真切 [dim;indistinct]。如:慌忽(模糊不清);慌荒(黯淡迷茫的样子)
(2) 另见 huāng;huang
基本词义
◎ 慌 huang
〈副〉
(1) 用作补语,表示难以忍受 [awfully;unbearably]。用在闷、闲、困、累、急、烫、愁、咸、闹、烦、干、涩、苦、挤、呛、憋、气、热、堵、难受等词的后面。如:闹得慌;累得慌
(2) 另见 huāng;huǎng
慌 國語辭典
恐惧。如:「恐慌」、「惊慌」。《水浒传·第一六回》:「先生休慌,且请相见。」
因急促而忙乱。《儒林外史·第三回》:「周进……就撞死在地下,众人多慌了!」
急躁。如:「慌忙」、「他做事总这么慌,今天早晨又打破了一个碗。」
语尾助词,含有难以忍受的意思。如:「烦得慌」、「闷得慌」、「累得慌」。
慌 《康熙字典》
【廣韻】呼晃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虎晃切,𠀤音𧧢。【集韻】昬也。从心荒聲。本作㤺,或作怳恍。
又【等韻】呼廣切,音爌。義同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呼浪切,音荒。【集韻】惚也。
又【集韻】呼光切,音盲。【博雅】忘也。
【正字通】㤺字之譌。
慌 《说文解字》
蕪也。从艸㠩聲。一曰艸淹地也。呼光切〖注〗𠃤、𠯚,古文。𦮋,同荒。
(荒)蕪也。荒之言尨也。故爲蕪薉。从艸。㠩聲。呼光切。十部。一曰艸掩地也。周南、魯頌毛鄭皆曰。荒、奄也。此艸掩地引伸之義也。一本掩作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