渙 基本解释
渙 國語辭典
动
离散、分散。《诗经·周颂·访落》:「将予就之,继犹判涣。」南朝陈·徐陵〈陈文皇帝哀册文〉:「九夷百越,雷随风涣,北俘昆邪,西戡伊靬。」
形
散漫。如:「军心涣散」。
水流盛大的样子。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:「溱与洧,方涣涣兮。」
副
盛大。唐·柳宗元〈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〉:「涣发大号,申明旧章。」
名
《易经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坎(☵)下巽(☴)上。象风行于水上,波涛激动,散难释险之义。
© gushici.net
渙 《康熙字典》
【唐韻】呼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呼玩切,𠀤音喚。水名。【水經注】渠水東南流逕開封縣,睢渙二水出焉。
又卦名。【易·正義】渙者,散釋之名。大德之人,建功立業。散難釋險,故謂之渙。【詩·周頌】繼猶判渙。
又渙渙,水盛貌。【詩·鄭風】溱與洧方渙渙兮。
又渙爛,文章貌。【後漢·延篤傳】渙爛兮其溢目。
又【廣韻】呼會切【集韻】呼外切,𠀤音翽。義同。
© gushici.net
渙 《说文解字》
『說文解字』
流𢿱也。从水奐聲。呼貫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渙)𢿨流也。各本作流散。今正。分散之流也。毛詩曰。渙渙、春水盛也。周易曰。風行水上渙。又曰。說而後散之。故受之以渙。渙者、離也。从水。奐聲。呼貫切。十四部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