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náo

注音 ㄋㄠˊ

部首 犭

总笔画 12

部首外 9

四角 47294

五笔 qtcs

仓颉 khnhd

郑码 qmmf

字形 左右结构

笔顺 353545231234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7331

异体字  𧳨

拼音 náo

注音 ㄋㄠˊ

部首部外 9 总笔画 12

统一码 基本区 U+7331 笔顺 353545231234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náo ㄋㄠˊ

  1.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。
  2. 古琴弹奏的一种指法:吟~。

英语 a monkey with yellow hair

德语 löschen, kratzen ,Gekritzel (S)

法语 singe (arch.)​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
náo

〈名〉

(1) 兽名 [macaque]。猿属。身体便捷,善攀援。又名“狨”“猕猴”

毋教猱升木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

(2) 又如:猱升(猿猱上树。比喻像猿猴似地轻捷攀登) “惚”

(3) 另见

词性变化


náo

〈形〉

(1) 形容轻捷、轻快 [spry and light]

猱进鸷击。——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(2) 又如:猱进(轻捷地前进);猱援(轻捷攀援);猱狞(轻捷勇猛)

國語辭典

ㄋㄠˊnáo
  1. 动物名。猿属。体矮小,尾金色,臂长柔软,善攀缘而轻捷,上下如飞。楚人称为「沐猴」。也称为「獶」、「狨」。

  2. 一种弹琴指法。弹琴时为使左手按音圆润富有韵味,按指在弦上往复移动,使琴声微颤。移动较小则颤音微细,称为「吟」,移动较大则颤音显著,称为「」。这种指法多用于节奏徐缓之处,有飞、退、撞、长、细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