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dàn

注音 ㄉㄢˋ

部首 礻

总笔画 16

部首外 12

四角 31246

五笔 pysj

仓颉 ifmwj

郑码 wske

字形 左右结构

笔顺 4524125221251112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79AB

异体字 𥜯 𥜸 𧝓

拼音 dàn

注音 ㄉㄢˋ

部首部外 12 总笔画 16

统一码 基本区 U+79AB 笔顺 4524125221251112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dàn ㄉㄢˋ

     ◎ 古代除去孝服时举行的祭祀:“晋初用王肃议,祥~共月,故二十五月而除,遂以为制。”

英语 sacrifice offered at the end of the three years' mourning the death of a parent

德语 Opfer am Ende der Trauerzeit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dàn

〈名〉

(1) 祭名。古时丧家除服的祭祀 [(of family of the deceased) the rite for removing the mourning apparel]

禅,除服祭也。从示,单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中月而禅。——《仪礼·士虞礼记》。注:“祭名也。与大祥间一月。自丧至中,凡二十七月。古文禅或为导,禅导双声。”

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。——《仪礼·士虞礼记》

(2) 又如:禫服(除丧服。禫:除丧服之祭);禫除(举行祭礼除丧服);禫祭(除丧服之祭)

國語辭典

ㄊㄢˇtǎn
  1. 父母丧期服满,脱除孝服的祭礼。《说文解字·示部》:「,除服祭也。」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·第一本·第二折》:「这是崔相国小姐至孝,为报父母之恩,又是老相公日,就脱孝服,所以做好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