謫 基本解释
謫 國語辭典
动
谴责。如:「指谪」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七年》:「国子谪我。」
古代官吏降职调任。如:「谪仕」、「贬谪」。宋·范仲淹〈岳阳楼记〉:「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」
名
罪过。《老子·第二十三章》:「善行无辙迹,善言无瑕谪。」
© gushici.net
謫 《康熙字典》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陟革切,音摘。與讁同。【廣雅】責也。【玉篇】咎也,罪也,過也,怒也。【類篇】罰也。【左傳·成十七年】國子謫我。【註】譴責也。【史記·申屠嘉傳】議以謫罰,侵削諸侯。【前漢·武帝紀】天漢元年,發謫戍,屯五原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善言無瑕謫。
又變氣也。【左傳·昭三十一年】日始有謫。
又【玉篇】治革切【集韻】士革切,𠀤音賾。【揚子·方言】怒也。【註】相責怒也。
又【集韻】丁歷切,音的。亦罰也。
又叶竹棘切,音陟。【柳宗元·懲咎賦】幸皇鑒之明宥兮,纍郡印而南適。惟罪大而寵厚兮,宜夫重仍乎禍謫。 【說文】本作𧬍。
© gushici.net
謫 《说文解字》
『說文解字』
罰也。从言啻聲。陟革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謫)罰也。从言。啻聲。陟革切。十六部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