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

注音 ㄆㄚˋ

部首 巾

总笔画 7

部首外 4

四角 47217

五笔 mhcn

仓颉 lbau

郑码 liyi

字形 左右结构

笔顺 2525215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5E0A

异体字  𢁡

拼音

注音 ㄆㄚˋ

部首部外 4 总笔画 7

统一码 基本区 U+5E0A 笔顺 2525215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ㄆㄚˋ

     ◎ 古同“”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〈名〉

(1) 两幅宽的帛 [silks in double width]

帊,帛三幅曰帊。——《说文新附》郑珍新附考:“三者二之误”

(2) 头巾 [scarf;kerchief]。如:帊头(幞头)

(3) 巾帕 [handkerchief]

棋者不信,以帊盖局,使更以他局为之。——《三国志·魏志》

(4) 道士所披之衣 [Taoist priest’s robe]

见其散发被黄巾帊。——《南史·隐逸传上》

(5) 覆盖物品的巾 [a piece of cloth(used as a cover)]

以黄纹帊蔽之。——《太平广记》

國語辭典

ㄆㄚˋ
  1. 用二幅或三幅帛拼成的大巾。《廣韻·去聲·禡韻》:「《通俗文》曰:『帛三幅曰。』」《南史·卷八·梁本紀》:「梁王詧使以布纏屍,斂以蒲席。」

  2. 幞,即頭巾。《廣韻·去聲·禡韻》:「幞。」

  3. 帳子。元·周伯琦《六書正譌·卷四·禡韻》:「,一曰帳也。」

  4. 手巾。《三國志·卷二一·魏書·王粲傳》:「觀人圍棋,局壞,粲為覆之。棋者不信,以蓋局,使更以他局為之。」通「帕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