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 基本解释
● 來
- 小麥。《説文•來部》:“來,周所受瑞麥來麰。”《正字通•人部》:“來,麥名。”
- 由彼至此;由遠到近。與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對。《爾雅•釋詁上》:“來,至也。”◎又引申為(事物)產生;到來。《淮南子•俶真》:“夫憂患之來,撄人心也。”
- 招致;招之使來。《字彙•人部》:“來,招之也。”
- 搞;幹;做。用以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。如:胡來;來一個歌;我幹不了,你來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十回:“聽説那一位小姐,雅的是琴棋書畫,俗的是寫算操作,没有一件不來的。”
- 用在另一動詞前,表示要做某件事。如:我來畫;你來看一下;大家都來唱歌。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十六回:“不是這個乾娘,鄰舍家誰肯來幫我?”
- 用在動詞後,表示估計或著眼於某一方面。如:看來容易;說來話長。宋蘇軾《滿庭芳》:“蝸角虚名,蠅頭微利,算來著甚乾忙。”
- 用在動詞結構(或介詞結構)與動詞(或動詞結構)之間,表示前者是方法、方向或態度,後者是目的。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宫調》卷二:“戒刀舉把羣賊來斬。”
- 跟“得”或“不”連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一回:“這教班子弄行頭,不是數百金做得來的。”
- 往昔,過去。《詩•大雅•文王有聲》:“匪棘其欲,遹追來孝。”
- 未來;將來。如:來日方長;繼往開來。《荀子•解蔽》:“不慕往,不閔來。”◎又指次於今年、此月、今天的。《書•召誥》:“越若來三月……太保朝至于洛。”
- 表示某一時間以後。《孟子•公孫丑下》:“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。”
- 表某段時間。《晋書•石勒載記上》:“吾幼來在家恒聞如是。”
- 指來孫。從本身算起的第六代孫。《爾雅•釋親》:“玄孫之子為來孫。”
- 助詞。➊表示比況,相當於“一樣”、“一般”。宋辛棄疾《醜奴兒》:“近來愁似天來大。”➋用在數詞或數量詞之後,表示約數。唐樊綽《蠻書•名類》:“馬三百來疋。”➌用在數詞後,表列舉的原因或理由。元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一折:“只是孩兒養的嬌了。一來性兒好自在;二來有些揀擇人。”➍用於動詞和賓語之間,起提前賓語的作用。相當於“是”。《詩•邶風•谷風》:“不念昔者,伊余來塈。”➎在句中表示停頓,相當於“呢”。《清平山堂話本•西湖三塔記》:“大深來難下竹竿,大淺來難摇畫槳。”➏表示情況已經發生,相當於“來著”。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宫調》卷一:“當時張生却是見甚的來,通甚的來?”
- 語氣詞。用於句尾,相當於“咧”。《孟子•離婁上》:“盍歸乎來!吾聞西伯善養老者。二老者,天下之大老也,而歸之,是天下之父歸之也。”
- 及。《廣韻•哈韻》:“來,及也。”
- 古地名。《續資治通鑑•宋徽宗宣和六年》:“金宗望請選良吏招撫遷、潤、來、隰之民保山砦者,從之。”
- 姓。《廣韻•哈韻》:“來,姓。後漢來歙,光武姑子。《蜀志》云:‘荆楚名族有黄門侍郎來恒。’”
● 來
- 勤勉;勸勉。《爾雅•釋詁下》:“來,勤也。”《集韻•代韻》:“勑,《説文》:‘勞也。’亦作來。”
- 通“賚”。送給;賜予。《書•洛誥》:“伻來來視予。”
英语 come, coming; return, returning
德语 kommen (V)
法语 venir,arriver,prochain,suivant,environ
來 详细解释
詳細字義
◎ 來
〈名〉
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麥子形。本義:麥。小麥叫“麥”,大麥叫“麰”(或寫作“牟”))
(2) 同本義 [wheat]
來,周所受瑞麥來麰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貽我來牟。——《詩·周頌·思文》。段注:“ 武王渡 孟津,白魚躍入王舟。出涘以燎。後五日。火流爲烏,五至,以殻俱來,此謂遺我來牟。”
於皇來牟。——《詩·周頌·臣工》。疏:“嘆其受麥瑞而得豐年也。”
又如:來牟(古時大小麥的統稱)
(3) 未來,將來 [future;next;incoming]
來日方長。——清· 梁啓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
知來者之可追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又如:來代(後代;後世);來辰(來早。明天早晨);來茲(來年;將來);來哲(後世賢智之人);來軫(後來的車,比喻後來的人或物)
(4) 姓
詞性變化
◎ 來
〈動〉
(1) 由彼至此;由遠到近。與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對 [come;arrive]
來,至也。——《爾雅》。朱駿聲曰:“往來之來正字是麥,菽麥之麥,正字是來。三代以還,承用互易,如苑宛、童僮、酢醋、穜種之比。 許君未經訂正,故沿僞至今。”
憧憧往來。——《易·鹹》
我行不來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采薇》
笑問客從何處來。——唐· 賀知章《回鄉偶書》
翩翩兩騎來是誰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賣炭翁》
然往來視之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有朋自遠方來。——《論語》
往昔初陽時,謝家來貴門。——《古詩爲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來寇(敵人來犯);來至(來到);來突(突然而來)
(2) 歸,回來,返回 [make a round trip;go to a place and come back]
萃聚而升不來也。——《易·雜卦》。注:“還也。”
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。——《左傳·莊公二十七年》
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,其誰來之?——《左傳·文公七年》
又如:來家(回到家裏來);來三去四(來來去去);來還(歸來,回來);來寧(歸寧。女子回孃家省親);來歸(回來;歸來);來舍(迴歸而有所定止)
(3) 歸服;歸順 [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e]
修文德以來之——《論語·季氏》
又如:來服(前來順服)
(4) 招來;招致。後多作“徠” [incur;give rise]
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。——《論語·季氏》
又如:來致(招致,招來)
(5) 加入[一羣人] 中 [join]。
如:你來不來?
(6) 讓不受約束、干擾地滿足 [需要] [let’s do]。
如:來五斤;來兩盤
(7)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發生、出現 [crop up]。
如:問題一來就馬上解決
(8) 產生;開始;發生 [happen;begin;start]。
如:來路(來歷;來源);來歷(來由;原委);來情(情由);來情去意(來去的情由與意向);來方(來源);來龍(風水先生稱主山爲來龍。即龍脈的來源)
(9) 追溯來源、血統或起源 [derive]。
如:來方(來源,進項);來煞(來勁;出息)
(10) 相當於做 [do]。
如:來不得
(11) 用在動詞結構(或介詞結構)與動詞(或動詞結構)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、方向或態度,是目的。如:你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呀?
(12) 用在動詞後,表示估計或着眼於某一方面。如:看來容易;說來話長
(13) 用在另一動詞前,表示要做某件事。如:我來畫;大家都來唱歌
(14) 〈方〉∶在 [in;at]。
如:來裏(在這裏或在那裏);來哚(在);來浪(在那裏)
(15) 表示動作的趨向
將子頭與劍來。——晉· 幹寶《搜神記》
聞來垂釣碧溪上。——唐· 李白《行路難》
長鋏歸來乎。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
歸來倚杖自嘆息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爲秋風所破歌》
歸來頭白還戍邊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
長鋏歸來者。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
(16) 假借爲“釐”( lí)。賜予 [bestow;grant]
來女孝孫。——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。鄭玄注:“來,讀曰釐;賜也”
(17) 假借爲“賚”。賜予 [bestow;grant]
東人之子,職勞不來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大東》。高亨注:“來,借爲賚。”
◎ 來
〈代〉
(1) 你的;你們的 [your]。用於通信的回覆中。如:來信收到;來電收到
(2) 這 [this]
俺哥哥傳將令三四番,可怎生無一個承頭的?來一個燕青將面劈,那一個 楊志頭低。—— 元·佚名《黃花峪 》
◎ 來
〈助〉
(1) 無義,譯作“了”,“吧”,或不譯
歸去來兮,田園將蕪,胡不歸。——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
(2) 在數量上接近精確 [about]。
如:兩米來高
(3) 用在數量或數量詞後面,表示概數;大約 [around]。
如:二十來個
(4) 從頭到尾過去地 [over the past]。
如:兩千年來;來日(往日;過去的日子);來日大難(本指往日艱難。後亦用以指前途困難重重)
(5) 以來,表示時間從過去某時持續到現在 [ever since]
吾數年來欲買舟。——清· 彭端淑《爲學一首示子侄》
數百年來。——唐《柳河東集》
去來江口守空船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並序)》
夜來城外一尺雪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賣炭翁》
又如:來古(自古以來);來來(以來);來緣(指來生的因緣);別來無恙乎?
(6) 用在數詞後,表示列舉的原因或理由。如:這些天沒去看她,一來路太遠;二來沒功夫
◎ 來
<語氣>
(1) 用於句尾,相當於“咧”
剛纔奶奶和襲人姐姐怎麼囑咐來!——《紅樓夢》
(2) 另見 lài
常用詞組
基本詞義
◎ 來
來、勑 lài
〈動〉
(1) 慰勞 [appreciate sb.'s services and present gifts]
勑,勞也。從力,來聲。字亦作倈。——《說文》
知子之來之,雜佩以贈之。——《詩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。高亨注:“來,借爲勑。”
勞倈有意者。——《漢書·平當傳》
勞之來之,匡之直之,輔之翼之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莫我肯勑。——《詩·魏風·碩鼠》
賢者勑其材。——《韓非子·王道》
來 國語辭典
-
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。與「去」、「往」相對而言。如:「回來」、「車來了」 。《論語·學而》: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」
-
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。如:「自古以來,紅顏多薄命。」唐·王維〈相思〉詩:「紅豆生南國,秋來發故枝?」唐·孟浩然〈春曉〉詩:「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? 」
-
事情臨頭、發生。如:「這下問題來了!」、「事情一來,忙昏頭了!」
-
做某種動作,可廣泛取代被省略的動詞。如:「亂來」、「來根菸!」、「這簡單,讓我來。」
-
未來的、下一次的。如:「來年」、「來日」、「來生」。《警世通言·卷六·俞仲舉題詩遇上皇》:「今科不中來科中。」
-
用於數詞或量詞之間,表約略的意思。如:「三十來歲」、「二十來斤」。
-
接於動詞、形容詞之後,表「……時」、「……後」。唐·杜甫〈送李校書二十六韻〉:「小來習性懶,晚節慵轉劇。」唐·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「去來江口守空船,繞船明月江水寒。」
-
接於動詞之前,表示動作意願。如:「我來唱首歌。」、「你來看店。」
-
接於動詞之後,表示做了某些動作。如:「我探望你來了。」、「我上課來了。」
-
與「得」、「不」連用,表能力可或不可。如:「這事我做得來。」、「英語我說不來。」
-
用於數詞之後,表列舉。如:「一來念他初犯,二來念他年輕,此次暫且饒了他。」
-
當口語中的襯字,無義。如:「正月裡來,桃花開。」、「不愁吃來,不愁穿。」
-
姓。如周代有來章,唐代有來俊臣。
-
同「徠 」(二)。
來 《康熙字典》
〔古文〕徠【廣韻】落哀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郞才切,𠀤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【禮·曲禮】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
又【公羊傳·隱五年】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【註】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
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
又麥名。【詩·周頌】貽我來牟。【前漢·劉向傳】作飴我釐麰。亦作䅘。
又呼也。【周禮·春官】大祝來瞽令臯舞。
又姓。
又【集韻】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【孟子】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
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【詩·邶風】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【素問】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
又叶郞狄切,音力。【詩·小雅】東人之子,職勞不來。叶下服。【大雅】經始勿亟,庶民子來。
又叶落蓋切,音賴。【屈原·離騷】因氣變而遂會舉兮,忽神奔而鬼怪。時髣髴以遙見兮,精皎皎以往來。
又叶良置切,音利。【荀子·賦篇】一往一來,結尾以爲事。
來 《说文解字》
周所受瑞麥來麰。一來二縫,象芒朿之形。天所來也,故爲行來之來。《詩》曰:“詒我來麰。”凡來之屬皆从來。洛哀切
(來)周所受瑞麥來麰也。也字今補。詩正義此句作周受來牟也五字。周頌:詒我來麰。箋云:武王渡孟津,白魚躍入王舟,出涘以燎。後五日,火流爲烏,五至,以榖俱來。此謂遺我來牟。書說以榖俱來,云榖紀后稷之德。按鄭箋見尙書大誓,尙書旋機鈐合符后。詩云來牟,書云榖,其實一也。下文云:來麰,麥也。此云瑞麥來麰,然則來麰者,以二字爲名。毛詩左傳曰:牟,麥也。當是本作來牟,麥也,爲許麰下所本,後人𠛹來字耳。古無謂來小麥、麰大麥者,至廣雅乃云麳小麥、𪍓大麥,非許說也。劉向傳作釐麰。文𨕖典引注引韓詩內傳:貽我嘉𪍓。薛君曰:𪍓,大麥也。與趙岐孟子注同。然韓傳未嘗云來小麥。二麥一夆。象其芒朿之形。二麥一夆,各本作一來二縫,不可通。惟思文正義作一麥二夆。今定爲二麥一夆。夆卽縫字之省。許書無峯,則山耑字可作夆。凡物之標末皆可偁夆。夆者,朿也。二麥一夆爲瑞麥,如二米一稃爲瑞黍,葢同夆則亦同稃矣。廣韵十六咍引埤蒼曰:䅘麰之麥,一麥二稃,周受此瑞麥。此一二㒳字亦是互譌。二麥一稃,亦猶異畮同颖、雙觡共柢之類,其字以象二麥,以象一芒,故云象其芒朿之形。洛哀切。古音在一部。天所來也。故爲行來之來。自天而降之麥,謂之來麰,亦單謂之來,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謂之來。許意如是,猶之相背韋之爲皮韋,朋鳥之爲朋攩,鳥西之爲東西之西,子月之爲人偁,烏之爲烏呼之烏,皆引伸之義行而本義廢矣。如許說,是至周初始有來字,未詳其恉。詩曰。詒我來麰。今毛詩詒作貽,俗字也。麰作牟,古文假借字也。凡來之屬皆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