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guǒ

注音 ㄍㄨㄛˇ

部首 木

总笔画 8

部首外 4

四角 60904

五笔 jsi

仓颉 wd

郑码 kfvv

字形 嵌套结构

笔顺 25111234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679C

异体字  𣐭 𤬁

拼音 guǒ

注音 ㄍㄨㄛˇ

部首部外 4 总笔画 8

统一码 基本区 U+679C 笔顺 25111234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guǒ ㄍㄨㄛˇ

  1.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:~实。~品。~木。结~(a.结出果实;b.事情的结局或成效)。
  2. 结局,与“”相对:因~。成~。
  3. 坚决:~决。~断。
  4. 确实,真的:~真。如~。
  5. 充实,饱足:~腹。
  6. 姓。

英语 fruit; result

德语 Frucht (S)​,Obst (S)​,Ergebnis, Resultat (S)​,wirklich, tatsächlich, wie erwartet (S)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guǒ

〈名〉

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,在木之上。本义:果子,果实。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“菓”)

(2) 同本义 [fruit]

果,木实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艮为果蓏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
而树之果蓏,珍异之物。——《周礼·场人》张晏曰:“有核曰果,无核曰蓏。” 臣瓒曰:“在地曰蓏,在树曰果。”

五果为助。——《素问·藏器法时论》。注:“谓桃李杏栗枣也。”

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,皆争迎取养。——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

有卖果者,善藏柑。—— · 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
果止于梨、栗、枣、柿之类。——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(3) 又如:果布(果品与布帛);果馔(果品与菜肴);果谷(果类与谷类);果正(正果。亦指转世);果桌(果卓。摆设筵席用的桌子);草果;荚果;浆果;果瓜(供果用的甜瓜);果茹(瓜果蔬菜);果隋(瓜果);果蔗(一种供鲜食的甘蔗)

(4) 结果 [result]

贵贱虽复殊途,因果竟在何处。——《南史·范云传》范缜

敌人既然敢犯罪,他就该自食其恶果!

(5) 又如:果验(应验);战果;效果;成果;自食其果;恶果

(6)“祼”( guàn)。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祖先或赐宾客饮之礼 [sacrificial ceremony of pouring water to irrigate the field]

大宾客则摄而载果。——《周礼·春官》

以待果将。

词性变化


guǒ

〈形〉

(1) 果敢,果断 [resolute;courageous and resolute]

由也果。——《论语》注:“谓果敢决断也。”

其身果而辞顺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谓敢行其志也。”

故制戎以果毅,制朝以序成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中》

凡此之辈数百人,皆忠壮果烈,有智有仁。——·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

(2) 又如:言必行,行心果;果谲(果敢而多谋的计谋);果直(果敢正直);果烈(果敢刚毅);果侠(果敢仗义);果劲(果敢强劲);果行(果断的行动);果志(果断之志);果勇(果断勇猛);果悍(果断勇猛)

(3)“裸”( luǒ)。赤体。赤露 [naked]

东龟曰果属。——《周礼·春官·龟人》

guǒ

〈动〉

(1) 吃饱 [fill]

充嗛果腹兮,骄傲欢欣。——· 柳宗元《赠王孙文》

(2) 又如:果腹;果足(盘缠;旅费)

(3) 实现。凡事与预期相合的称果,不合的称不果 [realize]

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——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guǒ

〈副〉

(1) 果然,当真 [really]

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审知故松山列难督师 洪公果死耶,抑未死耶?—— 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
(2) 又如:果不出所料;果尔(果真如此);果是(果然是);果若(果真)

(3) 究竟,终于,到底 [after all;in the end]

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?在于知安而不知危,能逸而不能劳。——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果不如先愿,又非君所详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(4) <连> 如果,假若 [if]

丈人顾先生曰:“果如是,是羿亦有罪焉”。—— ·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(5) 又如:果能如此

國語辭典

ㄍㄨㄛˇguǒ
  1. 植物所结的实。如:「水」、「干」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「民食、蓏、蚌、蛤,腥、臊、恶、臭,而伤害腹胃,民多疾病。」

  2. 事情的成效或结局。如:「成」、「恶」、「自食其」、「前因后」。

  3. 姓。如明代有琳。

  1. 饱、充实。如:「果腹」。

  2. 实现。晋·陶渊明〈桃花源记〉:「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欣然,亲往。未,寻病终。」《聊斋志异·卷一·娇娜》:「又虑翁媪不肯离幼子,终日言义不。」

  1. 坚决。《论语·子路》:「言必信,行必。」《三国志·卷一○·魏书·荀彧传》:「审配专而无谋,逢纪而自用。」

  1. 确实、的确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「齐之反赵、魏之后,而楚弗与地,则五国之事困也。」《礼记·中庸》:「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」

  1. 假若、若是。《史记·卷四三·赵世家》:「是以圣人可以利其国,不一其用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