朓 基本解释
朓 详细解释
朓 國語辭典
名
古代称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时为「朓」。《说文解字·月部》:「朓,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。」南朝宋·谢庄〈月赋〉:「朒朓警阙,朏魄示冲。」
名
人名用字。如南朝有谢朓。
© gushici.net
朓 《康熙字典》
【唐韻】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土了切,音眺。【說文】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。【前漢·五行志註】孟康曰:朓者,月行疾在日前,故早見。
又服虔曰:朓,相覜也。日晦食爲朓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他彫切,音祧。
又【集韻】他弔切,音糶。義𠀤同。
又【廣韻】丑召切【集韻】丑照切,𠀤音哨。祭也。
又【集韻】徒了切,音窕。月側也。
© gushici.net
朓 《说文解字》
『說文解字』
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。从月兆聲。土了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朓)篆體今正。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。朓朒皆言月之變也。尙書五行傳曰。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。朓則侯王其荼。注云。朓、條也。條達、行疾皃。荼、緩也。日、君象也。月、臣象也。君政急則日行疾。月行徐。臣逡遁不進也。蔡邕曰。元首寛則望舒朓。侯王肅則月側匿。从月。兆聲。土了切。二部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