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ěr

注音 ㄦˇ

部首 王

总笔画 10

部首外 6

四角 11140

五笔 gbg

仓颉 mgsj

郑码 cce

字形 左右结构

笔顺 1121122111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73E5

异体字 𥙟

拼音 ěr

注音 ㄦˇ

部首部外 6 总笔画 10

统一码 基本区 U+73E5 笔顺 1121122111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ěr ㄦˇ

  1.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。
  2. 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。
  3. 插戴:~笔(古代史官、谏官入朝插笔于冠侧,以便随时记录、写作)。~貂。
  4. 日、月两旁的光晕:日~。月~。

英语 ear ornament; stick, insert

法语 boucles d'oreilles de jade ou de pierre précieuse,poignée d'épée en forme d'oreilles,halo autour de la Lune ou du Soleil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ěr

〈名〉

(1)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[ear-ornaments(of jade or pearl)]

珥,珠在珥也。耳珰垂珠者曰珥。——《苍颉篇》。按,玉之似珠圆者。”

傅玑之珥。——《史记·李斯传》

设笄珥。——《列子·周穆王》

(2) 日、月两旁的光晕,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,与虹的片段相似,与晕相切 [tangent arch]

月晕有两珥,白虹贯之。——《隋书》

(3) 即日珥 [prominence(solar prominence)]

珥,气在日两旁之名也。珥,耳也,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。——《释名·释天》

(4) 剑鼻 [ears(of the sword)]

抚长剑兮玉珥。——屈原《楚辞》

词性变化


ěr

〈动〉

(1) 贯耳 [pierce the ear]

神人珥两黄蛇。——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。注:“以蛇贯耳也。”

(2) 又如:珥貂(帽旁插貂尾为饰,借指做贵官);珥笔(珥彤。入朝的官员帽插笔,以便随时记录)

(3) 戴;插 [insert;weir]

七叶珥汉貂。——左思《咏史诗》

(4) 又如:珥笔(史官。谏官或近臣侍从,把笔插在帽子上,以便随肘记录)

(5)“衈”。古祭礼杀牲取血,以涂祭社器 [dye with blood]

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。——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

常珥于社稷,祈于五祀。——《周礼·夏官·小子》

國語辭典

ㄦˇěr
  1. 用珠玉作成的耳环。《汉书·卷六五·东方朔传》:「主乃下殿,去簪,徒跣。」晋·张华〈轻薄篇〉:「簪咸堕落,冠冕皆倾邪。」

  2. 剑柄上突出似两耳的部分。《楚辞·屈原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「抚长剑兮玉,璆锵鸣兮琳琅。」

  3. 日、月周围的光晕。《吕氏春秋·季夏纪·明理》:「其日有斗蚀,有倍僪,有晕。」《隋书·卷二一·天文志下》:「月晕有两,白虹贯之。」

  1. 插、戴。《文选·曹植·求通亲亲表》:「安宅京室,执鞭珥笔。」《新唐书·卷二二○·东夷传·高丽传》:「大臣青罗冠,次绛罗,两鸟羽。」

  2. 吐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「鲸鱼死而彗星出,蚕丝而商弦绝。」

  3. 古代狩猎时依割取兽耳的数目呈报功绩。《周礼·地官·山虞》:「植虞旗于中,致禽而焉。」通「刵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