痈 基本解释
痈 详细解释
痈 《康熙字典》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於容切,音邕。【說文】腫也。【廣韻】癰癤。【釋名】癰,壅也。氣壅否結,裹而潰也。【正字通】惡瘡也。有疵癰,赤施,兔齧,走緩四淫。厲癰,脫癰諸名。皆氣血稽留,榮衞不通之所致也。【後漢·律曆志】驚蟄晷長八尺二寸,未當至而至,多病癰疽脛腫。
又地名。與雍州之雍通。【後漢·獻帝紀】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。【註】謂金城,酒泉,墩煌,張掖。
又邕上聲。【戰國策】夫癘雖癰腫胞疾。【釋文】癰,委勇反。 【集韻】亦作臃。
又書作𦡈。【韻會】或作𤻕。
© gushici.net
痈 《说文解字》
『說文解字』
腫也。从疒雝聲。於容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腫也。肉部曰:腫,癰也。按腫之本義謂癰,引伸之爲凡墳起之名句。如上文癅,腫也;痤,小腫也,則非謂癰也。釋名曰:癰,壅也。氣壅否結裹而潰也。从𤕫雝聲。於容切。九部。
腫也。肉部曰:腫,癰也。按腫之本義謂癰,引伸之爲凡墳起之名句。如上文癅,腫也;痤,小腫也,則非謂癰也。釋名曰:癰,壅也。氣壅否結裹而潰也。从𤕫雝聲。於容切。九部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