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

注音 ㄑㄩ

部首 言

总笔画 12

部首外 5

四角 02672

五笔 ybmh

仓颉 yruu

郑码 szzi

字形 左右结构

笔顺 411125152252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8A58

简体字    异体字  𧬲

拼音

注音 ㄑㄩ

部首部外 5 总笔画 12

统一码 基本区 U+8A58 笔顺 411125152252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ㄑㄩˉ

     ◎ 见“”。

英语 bend, stoop, crouch; to yield

國語辭典

ㄑㄩ
  1. 弯曲。《荀子·劝学》:「若挈裘领,五指而顿之,顺者不可胜数也。」同「屈 」。

  2. 屈服、折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「今欲并天下,凌万乘,敌国,制海内,子元元,臣诸侯,非兵不可。」

  3. 吐词艰涩、言语钝拙。《史记·卷一○三·万石张叔传·太史公曰》「仲尼有言:『君子欲讷于言』」句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「『讷』字多作『』,音同耳。古字假借。」通「讷」。

  1. 冤屈。《吕氏春秋·贵直论·壅塞》:「宋王因怒而杀之。」

  2. 反而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「一举众而注地于楚,令韩魏归帝重于齐,是王失计也。」

  1. 姓。如汉代有强。

ㄔㄨˋchù
  1. 贬低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「彼公仲者,秦势能之。」同「黜 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