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

注音 ㄍㄜ

部首 欠

总笔画 14

部首外 10

四角 17682

五笔 sksw

仓颉 mrno

郑码 aijr

字形 左右结构

笔顺 12512125123534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6B4C

异体字  𡃭 𣤑 𣤒

拼音

注音 ㄍㄜ

部首部外 10 总笔画 14

统一码 基本区 U+6B4C 笔顺 12512125123534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ㄍㄜˉ

  1. 唱:~唱。~咏。~颂。~坛。~台舞榭。~舞。能~善舞。
  2. 能唱的文词:唱~。~谱。~词。~诀。民~。诗~。~行(xíng )(旧诗的一种体裁,音节、格律比较自由)。诗言志,~咏言。

英语 song, lyrics; sing, chant; praise

德语 Lied (Mus)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欠,哥声。从“欠”,表示与口有关系。本义:唱)

(2) 同本义 [sing]

歌,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歌者,长引其声以诵之也。——《说文系传》

不鼓缶而歌。——《易·离》

歌永言。——《虞书》

歌咏其声也,长言也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曲合乐曰歌,徒歌曰谣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园有桃》

昔者,舜鼓五弦,歌《南风》之诗而天下治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
接舆歌而过 孔子——《论语·微子》

乃歌夫“长铗归来”者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优孟摇头而歌,而后可以得志。—— 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
又如:对歌(一问一答地唱歌);高歌(放声歌唱);歌吹(歌唱,吹奏);歌鼓(歌唱并击鼓);歌戏(歌唱嬉戏)

(3) 歌颂,赞美 [sing the praises of]

故近者歌讴而乐之,远者竟竭蹶而趋之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诗人歌功。——扬雄《赵充国颂》

又如:歌功(颂扬他人的功德);歌思(歌颂思慕);歌叹(歌颂赞叹)

(4) 奏乐;伴奏 [play music]

歌于斯,哭于斯。——《礼记》

往往会倚嫔御歌,必为奇巧声动上,由是得幸。——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
(5) 又指[禽鸟]鸣叫 [chirp]

鸟歌花舞太守醉,明日酒醒春已归。——· 欧阳修《丰乐亭游春三首》

(6) 作歌;作诗 [poet]

夫也不良,歌以讯止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

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言,命曰《琵琶行》。——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词性变化


〈名〉

(1) 歌曲;歌词 [song]

诗言志,歌永言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

岂无山歌与村笛,呕哑嘲哳难为听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
又如:校歌;民歌;国歌;歌头曲尾(诗歌和散曲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);歌味(歌曲的风味);歌儿(歌曲);歌章(歌曲。音乐一曲为一章,故称)

(2) 诗体的一种 [a kind of poet]

如:《长恨歌》;歌行(古代乐府诗的一体);歌诗(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)

(3) 古用同“哥”。一指兄长;一指父亲 [brother;father]

如:歌歌(同“哥哥”。指父亲)

國語辭典

ㄍㄜ
  1. 唱。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。如:「高歌一曲」、「引吭高歌」。《詩經·魏風·園有桃》:「心之憂矣,我歌且謠。」

  2. 頌揚。如:「歌功頌德」。《漢書·卷六二·司馬遷傳》:「夫天下稱周公,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,宣周召之風。」唐·李白〈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〉:「噫大塊之氣,歌炎漢之風。」

  1. 合樂的曲調。如:「民歌」、「俚歌」、「漁歌」。《書經·舜典》:「詩言志,歌永言。」《後漢書·卷八三·逸民傳·梁鴻傳》:「因東出關,過京師,作五噫之歌。」

  2. 一種詩歌體裁。屬於能唱的韻文。如〈長恨歌〉、〈子夜歌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