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 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〈动〉
(1) 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右边是人,左边是“歺”( è),残骨,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。本义:生命终止)
(2) 同本义 [die;decease;expire;pass away; beyond]
死,民之卒事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死者,人之终也。——《列子·天瑞》
庶人曰死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沁人曰死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民知不死,其亦夫有奋心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
楚令尹死。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
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!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亡何国变,宁南死。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(3) 又如:死生(死亡和生存);死过(死去,去世);死限(死期,寿命的期限);死却(死去;死掉);死不残(半死不活;不中用);死去还魂(死去活来);死费尽残(半死不活);死数里算帐(离死期不远);死耗(死亡的消息);死君(死去的国君)
(4)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[lay down one’s life for]
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(5) 又如:死义(为信守节义而死);死难;死节(以一死保全节操);死士(誓死效劳之士)
(6) 穷,尽 [end]
战余落日黄,军败鼓声死。——常建《吊王将军墓》
讹言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。”——《后汉书》
(7) 拼死,拼命 [risk one’s life;to the death]
于是乃废文任武,厚养死士,缀甲厉兵,效胜于战场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上欲陵死战,召 陵母及妇,使相者视之,无死丧色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传》
(8) 又如:死战:死守;死杀(死命拼杀)
(9) 固守;抱着不放 [cling to]。如:心还没死;你就死了这条心吧
词性变化
〈形〉
(1) 死板,不灵活 [fixed;dead;stagnant]
人画竹梢死羸垂,萧画枝活叶叶动。——白居易《画竹歌》
(2) 又如:死水;死法(固定、死板的方法);死心眼;死画(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);死规矩;死教条;死口(不可改变的话);死格(死板的格式);死办法;死临侵(亦作“死淋侵。”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)
(3) 不可调和的 [implacable;deadly]。如:死对头;死敌;死雠仇(死对头)
(4) 不能通过的 [impassable;closed]。如:把漏洞堵死;死胡同;死角;死路
(5) 牢牢固定的;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[fast]
与顿丘 李奖一面,便定死交。——《北齐书·宋游道传》
(6) 又如:死扣儿;窗子钉死了;死结;死心搭地(死心落地。不作他想,实心实意);死桩(死木头;木头疙瘩)
(7) 表示爱怜的 [dear]。如:死丫头,你快过来
(8) 无用的。詈词 [useless]。如:死狗;死公;死货(无用的人);死老头子
〈副〉
(1) 甚;极 [extremely;do death]
这添添小哥哥,今年十三岁,天生的甚是聪明,父亲欢喜死他。—— 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
(2) 又如:死急(极其急迫);死要面子;高兴死了;累得要死;累死了;死沉;高兴死了
〈名〉
(1) 死刑 [capital punishment]
君子以议狱缓死。——《易·中孚》
(2) 尸体 [corpse]
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
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,求 谷吉等死。——《汉书·陈汤传》
安所求子死?——《汉书·尹赏传》
(3) 主,主管 [chief;in charge of]
一爱相若,其类在死也。——《墨子》
死 國語辭典
丧失生命。与「活」相对。如:「死于非命」、「人死不能复生」。
断绝、放弃。如:「死心」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「夫哀莫大于心死。」
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。如:「死难」、「死节」。《史记·卷九二·淮阴侯传》:「食人之食者,死人之事,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?」晋·陶渊明〈咏荆轲〉诗:「君子死知己,提剑出燕京。」
丧失生命的。如:「死狗」。
失去作用或效力的。如:「死会」、「死棋」、「死井」。
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。如:「死巷」、「死水」、「死结」。
呆板、不灵活。如:「死板」、「死脑筋」。
既定而不可改变的。如:「死法子」、「死规矩」。
咒骂的话,亦表示亲暱的意思。如:「死鬼」、「死老头」。
拚命的。如:「死守」、「死战」。
非常、极甚。表示程度达到极点。如:「怕死了」、「热死了」、「笑死了」。
坚决、固执或不知变通。如:「死记」、「死不肯说」、「死不承认」、「死卖力气」、「死抓不放」。
固定而不能活动。如:「抽屉给钉死了。」、「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,别把话说死了。」
阻滞不通。如:「堵死了」。
毫无知觉,像死的样子。如:「他睡得真死。」
死 《康熙字典》
〔古文〕𠑾𣥴【廣韻】息姊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想姊切,𠀤斯上聲。【白虎通】死之言澌,精氣窮也。【釋名】死者,澌也,若冰釋澌然盡也。【莊子·知北遊】人之生,氣之聚也。聚則爲生,散則爲死。【關尹子·四符篇】生死者,一氣聚散耳。【禮·曲禮】庶人曰死。【禮·檀弓】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
又【周禮·天官·疾醫註】少曰死,老曰終。
又【山海經】有不死國,在南海大荒中。【郭璞贊】赤泉駐年,神木養命。稟此遐齡,悠悠無竟。
又圓丘山有不死樹。【郭璞贊】萬物暫見,人生如寄。不死之樹,壽蔽天地。
又【山海經】流沙之東,黑水之閒,有不死山。
又【劉孟會云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,一株可活一人。
又姓。自、死、獨、膊,代北四姓也。見【氏族略】。
又叶息利切,音四。【宋玉·九辯】願徼𡴘而有待兮,泊莽莽與埜艸同死。叶上至。【說文】从人作𣦸。
又𣦹,同。
死 《说文解字》
澌也,人所離也。从歺从人。凡死之屬皆从死。𠒁,古文死如此。息姊切〖注〗𣥴、𠑾,亦古文死。
(死)澌也。水部曰。澌、水索也。方言。澌、索也。盡也。是澌爲凡盡之偁。人盡曰死。死澌異部曡韵。人所離也。形體與䰟魄相離。故其字從歺人。从𣦵人。息姊切。十五部。凡死之屬皆从死。
((图164A-01))古文死如此。從古文𣦵、古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