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

注音 ㄨˋ

部首 牜

总笔画 8

部首外 4

四角 27520

五笔 trqr|cqrt

仓颉 hqphh

郑码 mbro

字形 左右结构

笔顺 31213533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7269

异体字  𣃦

拼音

注音 ㄨˋ

部首部外 4 总笔画 8

统一码 基本区 U+7269 笔顺 31213533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ㄨˋ

  1.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:事~。生~。~体。货~。礼~。文~。~价。~质。地大~博。~极必反。
  2. 内容,实质:言之有~。
  3.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~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~。~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

英语 thing, substance, creature

德语 Ding, Gegenstand (Wirtsch)

法语 objet,chose,un être,matière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〈名〉

(1) (形声,从牛,勿声。“勿”是一种杂色旗,表示杂色。本义:万物)

(2) 同本义 [object]

物,万物也。牛为大物,天地之数起于牵牛,故从牛。——《说文》

物以群分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四时之散精为物。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》

物也者,大共名也。——《荀子·正名》

九曰物贡。——《周礼·太宰》

(3) 又如:物品(各种财货、物件);物母(万物的本源);物曲(物的性能);物如(事物的本源);物序(事物的规律);物祖(万物之祖);物际(事物的界限);物恺(愿各物安乐);物灵(万物之灵);物用(百物器用)

(4) 物件,东西 [article;thing]

庞然大物。——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
润物细无声。——·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
一物无所持。——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夺其物。

(5) 又如:物外(有形事物之外);物变(事物变化);物隐(事物的隐秘);物端(东西,物品);物诱(为外物所引诱);物势(事物的趋势、态势);物惑(外物的诱惑);物则(事物的法则);物像(样子)

(6) 事;事情 [affair]

有物有则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。传:“事也。”

(7) 又如:物务(事务);物事(事情);物格(事理得到穷究)

(8) 社会,外界环境 [the outside world]

君子生非异也。善假于物也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
(9) 又如:物外人(尘世以外的人);物道(世道);物运(世运);物外交(超世脱俗的交谊)

(10) 杂色牛 [varicolored ox]

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传:“异毛色者三十也。”

(11) 杂色的旗 [motley flag]

[九旗] 杂帛为物,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,将帅所建,象物杂色也。——《释名》

司常掌九旗之物品,各有属以待国事:日月为常,旃龙为旂,通帛为旃,杂帛为物…。——《周礼》

(12) 牲畜的种类、 品级 [category]

辨六马之属,种马一物,戎马一物……驽马一物。——《周礼》

(13) 又如:物类(同类,物的同类;种类);物汇(物类)

(14) 颜色 [color]

比物四骊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
(15) 又如:物采(色彩)

(16) 哲学用语。物质,与“心”相对 [substance;content]

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

(17) 又如:唯物论;物气(物质性的妖气);物观(客观)

(18) 物产 [products]

此物故非西产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(19) 又如:物图(物产分布图);物殷俗阜(物产丰盛,风俗淳厚);物阜民康(物产丰富,人民安康);物阜(物产丰盛)

(20) 他人;众人 [the others]

损己以利物。——· 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

(21) 又如:物听(众人的言论);物意(众人的心意);物师(众人的师表);物鬼(人鬼);物迹(人迹);物轨(众人的榜样);物宗(众人所景仰的人);物和(人和);物物(人对于万物的役使、支配);物忌(众人忌惮或忌妒);物心(人心);物望(人望;众望)

(22) 景物 [scenery]。如:物华(自然景物);物是人非(景物依然,人事已非);物景(景物)

(23) 财富,财物;特指不动产 [property]。如:物业(家业;家产);公物

(24) 物品。某一有形物品 [article]。如:物帛(物品财帛);物殉(用物品殉葬)

(25) 神灵 [deities]

物,会大海气,以合 泰山。——《汉书》

(26) 标记,记号 [mark]

叔孙氏之甲有物,吾未敢以出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十二年》

词性变化


〈动〉

(1) 选择 [choose]

以物地事授地职,而待其政令。——《周礼》

(2) 观察 [observe]

物土方,议远迩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十二年》

國語辭典

ㄨˋ
  1.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的通称。如:「天生万」。《易经·系辞上》:「方以类聚,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」《列子·黄帝》:「凡有貌像声色者,皆也。」

  2. 指我以外的人、事、境界。相对于「我」而言。如:「我两忘」。《史记·卷二四·乐书》:「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动,使之然也。」宋·范仲淹〈岳阳楼记〉:「不以喜,不以己悲。」

  3.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。如:「言之有」。《文选·陆机·文赋》:「体有万殊,无一量。」

  4. 典章制度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「复禹之绩,祀夏配天,不失旧。」《新唐书·卷九六·杜如晦传》:「方为相时,天下新定,台阁制度,宪容典,率二人讨裁。」

  5. 特指人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「羊权为黄门侍郎,侍简文坐。帝问曰:『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。是卿何?有后不?』」唐·柳宗元〈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〉诗:「直以慵疏招物议,休将文字占时名。」

  1. 选择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二年》:「计丈数,揣高卑,度厚薄,仞沟洫,土方,议远迩。」《淮南子·缪称》:「欲知天道察其数,欲知地道其树,欲知人道从其欲。」

  2. 寻求。如:「物色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