嗤 详细解释
嗤 國語辭典
動
-
譏笑。如:「嗤之以鼻」。《文選·古詩十九首·生年不滿百》:「愚者愛惜費,但為後世嗤。」
狀
-
形容笑的聲音。如:「嗤嗤的笑」。
-
形容撕紙的聲音。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·第三本·第一折》:「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紙條兒。」
© gushici.net
嗤 《康熙字典》
【廣韻】赤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充之切,𠀤音蚩。【玉篇】笑貌。【後漢·樊宏傳】時人嗤之。 【廣韻】俗作𣣷。【字彙】譌省作嗤,附九畫,非,今攺正。
© gushici.net
嗤 《说文解字》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嗤”字头,请参考“𣢑”字:)
『說文解字』
𣢑,𣢑𣢑,戲笑皃。从欠之聲。
『說文解字注』
(𣢑)𣢑𣢑,戲𥬇皃。此今之嗤𥬇字也。廣韵畫𣢑嗤爲二字。殊誤。其云嗤又作𣣷,不知皆𣢑之俗耳。文賦曰:𨿽濬發於巧心。或受𣢑於拙目。李善曰:𣢑,𥬇也。與嗤同。今本轉寫乖謬。从欠㞢聲。許其切。按當赤之切。一部。蚩亦从虫㞢聲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