笞 详细解释
笞 國語辭典
动
用鞭或竹板打。如:「鞭笞」。《墨子·鲁问》:「譬有人于此,其子强梁不材,故其父笞之。」
名
古代一种用竹板鞭打的刑罚。《新唐书·卷五六·刑法志》:「其用刑有五:一曰笞。笞之为言耻也;凡过之小者,捶挞以耻之。」
© gushici.net
笞 《康熙字典》
【廣韻】丑之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抽之切,𠀤音痴。捶擊也。【前漢·𠛬法志】景帝六年詔曰:笞者,所以敎之也。其定箠令。丞相劉舍請笞者,捶長五尺,其本大一寸,其竹之末薄半寸,皆平其節。當笞者笞臋,毋得更人。【註】如淳曰:然則先時笞背也。師古曰:毋更人,謂行笞者不更易人也。【唐書·𠛬法志】斷獄之𠛬有五,一曰笞。笞之爲言恥也,凡過之小者,捶撻以恥之。漢用竹,後世更以楚。《書》曰扑作敎𠛬是也。太宗甞覽《明堂針灸圖》,見人之五臟皆近背,詔罪人無得鞭背。【荀子·正論篇】捶、笞臏脚。【註】捶笞皆杖擊也。
© gushici.net
笞 《说文解字》
『說文解字』
擊也。从竹台聲。丑之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笞)擊也。疑奪所㠯二字。笞所以擊人者。因之謂擊人爲笞也。方言引傳曰。母之怒子也。雖折葼笞之。其惠存焉。後世笞杖徒流大辟五㓝。制於隨唐。至於今日。笞有名無實。从竹。台聲。丑之切。一部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