蝕 基本解释
蝕 國語辭典
动
-
损耗、亏损。如:「侵蚀」、「腐蚀」、「蚀本」。宋·梅尧臣〈刘原甫古钱劝酒〉诗:「精铜不蠹蚀,肉好钩婉全。」
-
消失、损缺。如:「日全蚀」、「月偏蚀」。
© gushici.net
蝕 《康熙字典》
【唐韻】乗力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實職切,𠀤音食。【廣韻】敗創也。【玉篇】日月蝕也。【釋名】日月虧曰蝕,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。【漢書·韋昭註】虧敗曰蝕。【晉書·天文志】十煇,五曰闇,謂日月蝕。或曰脫光也。《春秋》本作食。
又【韻會】凡物侵蠹皆曰蝕。
又【集韻】六直切,音力。谷名,在杜南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從杜南入蝕中。【李奇註】蝕音力。【如淳曰】蝕,入漢中道川谷名。
又盧東切,音籠。與豅同。詳豅字註。 或作𧐂。
© gushici.net
蝕 《说文解字》
『說文解字』
敗創也。从虫、人、食,食亦聲。乘力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𧐂)敗創也。敗者,毀也。創者,傷也。毀壞之傷有蟲食之,故字从虫。春秋經曰:鼷鼠食郊牛角。又曰:日有食之。字或作𧐂。从虫人食,食亦聲。乘力切。一部。按可云飾省聲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