澀 基本解释
澀 國語辭典
形
不滑润。如:「粗涩」、「轮轴发涩」。
文字生硬难懂。如:「晦涩」。《宋史·卷三八○·勾龙如渊传》:「文章平易者多浅近,渊深者多艰涩。」
说话迟钝不流利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「王右军少时甚涩讷。」《南齐书·卷七·东昏侯本纪》:「性重涩少言,不与朝士接,唯亲信阉人及左右御刀应敕等。」
味道微苦不甘滑。如:「酸涩」、「这李子好涩。」。唐·李咸用〈和吴处士题村叟壁〉诗:「秋果樝梨涩,晨羞笋蕨鲜。」
© gushici.net
澀 《康熙字典》
【唐韻】【韻會】色立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色入切,𠀤音濇。與歰同。【說文】不滑也。【風俗通·十反篇】冷澀比干寒蜒。
又牆叠石作水文爲澀浪。【溫庭筠詩】澀浪浮瓊砌。
又竹名。【范成大·桂海草木志】澀竹,膚麤澀如砂紙。【集韻】或作瀒𣥒澁。𣥒字原作刃下止。
© gushici.net
澀 《说文解字》
『說文解字』
不滑也。从四止。色立切〖注〗《字彙補》:歮與澀同。文十四 重一
『說文解字注』
(歰)不滑也。从四止。色立切。七部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