禦 基本解释
禦 國語辭典
動
-
抵抗、抵擋。如:「防禦」、「禦寒」。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「兄弟䦧於牆,外禦其務。」《國語·齊語》:「君有此士也三萬人,以方行於天下,以誅無道,以屏周室,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。」
-
阻止、禁止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:「禦晨行者,禁宵行者。」
名
-
強權、暴虐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「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,猶禦也。」《抱朴子·外篇·行品》:「然而膽勁心方,不畏強禦,義正所在,視死猶歸。」
-
侍衛、衛兵。《隋書·卷二八·百官志下》:「改領軍為左右屯衛,加置左右禦。」《新唐書·卷一六二·獨孤及傳》:「自可扼要害之地,俾置屯禦,悉休其餘。」
© gushici.net
禦 《康熙字典》
【集韻】牛據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魚據切,𠀤音禦。扞也,拒也。【易·蒙卦】利禦𡨥。【註】爲之扞禦,則物咸附之。【左傳·隱九年】北戎侵鄭,鄭伯禦之。
又止也。【易·繫辭】以言乎遠,則不禦。【疏】謂無所止息也。【左傳·昭十六年】孔張後至,立於客閒,執政禦之。【註】禦,止也。
又【廣韻】魚巨切【集韻】偶舉切【韻會】魚許切【正韻】偶許切,𠀤音語。義同。
又【說文】祀也。
又古通御。【詩·邶風】亦以御冬。【毛傳】御,禦也。 亦通語。【史記·東越傳】禦兒侯。【正義】禦,今作語。
又【韻會】禦亦作圄,守之也。 亦作圉。【前漢·王莽傳】不畏强圉。
又【莊子·繕性篇】其來不可圉。○按《說文》圄,守也。圉,令圉也。禦,祀也。今文圄爲囹圄字,圉爲牧圉字,禦爲守禦字,相承久矣,而禦祀義不復見。
© gushici.net
禦 《说文解字》
『說文解字』
祀也。从示御聲。魚舉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禦)祀也。从示御聲。後人用此爲禁禦字。疑舉切。五部。古只用御字。
© gushic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