簿 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竹,溥( pǔ)声。本义:登记事物的册子)
(2) 同本义 [book]
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。(上:皇上;上林尉:官名。)——《史记·张释之传》
又如:练习薄;账簿;簿籍(财物出纳的账册);簿钞(簿牒;簿籍文书)
(3) 文书 [document]
儒生所短,不徒以不晓簿书。——《论衡·谢短》
又如:簿责(以文牍相责);簿牒(文书);簿历(履历记录);簿牍(文书)
(4) 指记录审问材料或罪人供词的文状 [written confession;deposition]。
如:簿圆(供状齐备);簿决(断案);簿讼(审理诉讼案件)
(5) 仪仗 [guard of honour]。
如:簿伍(仪仗侍从)
(6) 官名。指主簿一类官职,因负责文书簿籍,故多称簿,历朝皆有,如汉代的主簿,唐代的司簿、典簿、掌簿,亦简称簿 [secterary]。
如:簿伐,簿阀(先代官籍门阀);簿尉(主簿和县尉)
词性变化
〈动〉
造册登记 [register]。
如:簿列(谓登记入册);簿土(古代指入册的土地)
簿 國語辭典
-
書寫用的本子,或登記事物的冊子。如:「帳簿」、「筆記簿」、「作文簿」、「點名簿」。《史記·卷一○二·張釋之傳》:「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,十餘問,尉左右視,盡不能對。」《漢書·卷八·宣帝紀》:「上計簿,具文而已。」
-
文狀、狀子。如:「對簿公堂」。《漢書·卷五四·李廣傳》:「大將軍長史急責廣之莫府上簿。廣曰:『諸校尉亡罪,乃我自失道,吾今自上簿。』」
-
笏板,古代上朝所持用的手板。《三國志·卷三八·蜀書·秦宓傳》:「宓以簿擊頰。」
-
職官名。主簿的簡稱。《明史·卷一五八·吳訥傳》:「父遵,任沅陵簿,坐事繫京師。」
-
清查、列冊登記。《魏書·卷二·太祖紀》:「自河已南,諸部悉平。簿其珍寶畜產,名馬三十餘萬匹,牛羊四百餘萬頭。」
-
用細竹或蘆草編成的養蠶器具。《集韻·入聲·鐸韻》:「簿,蠶具。」
-
簾子。明·張自烈《正字通·竹部》:「簿,簾簿。亦作箔。」同「箔 」。
簿 《康熙字典》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裴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伴姥切,𠀤音部。籍也。【孟子】先簿正祭器。【史記·張釋之傳】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與郡縣通姦,多張空簿。【註】師古曰:簿,計簿也。
又笏也。【蜀志】秦密見太守,以簿擊頰。【註】簿,手版也。
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。【史記·黥布傳】布常爲軍鋒。【註】索隱曰:《漢書》作楚軍前簿。簿者,鹵簿。
又百官皆有鹵簿,各分差等。【梁書·王僧孺傳】道遇中丞鹵簿,驅廹溝中。
又主簿,官名。【漢官儀】主簿,主縣之簿書。
又領也。【荀子·正名篇】五官簿之而不知。
又【集韻】伯各切,音博。迫也。
又【廣韻】傍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白各切【正韻】弼角切,𠀤音薄。蠶具。或作𥴮。
又同箔,簾也。
又【類篇】弼碧切。壁柱。
簿 《说文解字》
㒼爰也。从竹部聲。薄口切
(篰)㒼爰也。廣雅曰:𥵥萲,篰也。曹憲上音滿,下音緩。廣韵曰:𥲈䈠,𥳑也。蔀,牘也。玉篇曰:篰,竹牘也。按㒼爰,漢人語,俗字加竹。从竹部聲。薄口切。四部。按許書無簿字,篰葢卽今之簿字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