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 érnài

注音 ㄦˊㄋㄞˋ

部首 而

总笔画 9

部首外 3

四角 12222

五笔 dmje

仓颉 mbhhh

郑码 glpd

字形 左右结构

笔顺 132522333

统一码 基本区 U+800F

异体字  𦓎 𦓘

拼音 érnài

注音 ㄦˊㄋㄞˋ

部首部外 3 总笔画 9

统一码 基本区 U+800F 笔顺 132522333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ér ㄦˊ

  1. 同“”,胡须:“以麝揉苏,泽~颜鼻耳。”
  2. 兽多毛。
  3. 古水名,在今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西北。
  4. 姓。

其它字义


nài ㄋㄞˋ

 ◎ 古代剃去颊须、以示惩处的一种轻刑:“刑有髡、钳、刖、劓,小罪~。”

英语 whiskers

德语 Trotz bieten, Bart (S)

法语 barbe,(nom de famille)​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ér

〈名〉

胡须 [beard]

当耏者完为城旦舂。——《刑法志》

耏罪亡命。——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。注:“轻刑之名。一岁刑为罚作,二岁刑以上为耏。

國語辭典

ㄦˊér
  1. 頰上的鬚毛。《後漢書·卷三·肅宗孝章帝紀》:「沙漠之北,蔥嶺之西,冒耏之類,跋涉懸度。」《新唐書·卷二二一·西域傳下·波斯傳》:「祠夕,以麝揉蘇,澤耏顏鼻耳。」

  2. 姓。如漢代有耏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