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 基本解释
師 國語辭典
-
教授學問、知識的人。如:「教師」、「導師」。《論語·述而》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唐·韓愈〈師說〉:「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。」
-
具有專門技藝的人。如:「醫師」、「律師」、「廚師」、「工程師」、「會計師」。
-
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。如:「法師」、「禪師」。
-
古代兵制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。今為軍以下,旅以上的軍隊編制單位。
-
軍隊。如:「出師」、「會師」、「班師回朝」。《詩經·秦風·無衣》:「王于興師,脩我戈矛,與子同仇。」
-
都邑、都城。如:「京師」。《書經·洛誥》:「予惟乙卯,朝至于洛師。」
-
榜樣、借鏡。如:「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。」
-
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坎(☵)下坤(☷)上。象君子以容民畜眾。
-
姓。如漢代有師丹。
-
效法、採用。如:「師心自用」。《史記·卷六·秦始皇本紀》:「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,以非當世,惑亂黔首。」唐·韓愈〈答劉正夫書〉:「師其意,不師其辭。」
師 《康熙字典》
〔古文〕𠵀𠦵𢂖𩇱【唐韻】疏夷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霜夷切【正韻】申之切,𠀤音獅。【爾雅·釋詁】衆也。【釋言】人也。【郭註】謂人衆也。
又天子所居曰京師。【詩·大雅】惠此京師。【公羊傳·桓九年】京師者,大衆也。
又【說文】二千五百人爲師。【周禮·地官】五旅爲師。【註】二千五百人。【詩·大雅】周王于邁,六師及之。【傳】天子六軍。【疏】春秋之時,雖累萬之衆,皆稱師。詩之六師,謂六軍之師。【易·師卦註】多以軍爲名,次以師爲名,少以旅爲名。師者,舉中之言。
又【玉篇】範也。敎人以道者之稱也。【書·泰誓】作之師。【禮·文王世子】出則有師。師也者,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。
又【玉篇】象他人也。【增韻】法也,效也。【書·臯陶謨】百僚師師。【傳】師師,相師法。
又長也。【書·益稷】州十有二師。【註】師,長也。
又神名。【周禮·春官】以槱燎祀風師雨師。【註】風師,箕也。雨師,畢也。【屈原·離騷】雷師告余以未具。【註】雷師,豐隆也。
又國名。【史記·大宛傳】樓蘭姑師。【註】二國名。姑師,卽車師也。
又縣名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河南尹有匽師。【註】帝嚳所都。
又官名。【左傳·昭十七年】黃帝氏以雲紀,故爲雲師,而雲名。炎帝氏以火紀,故爲火師,而火名。共工氏以水紀,故爲水師,而水名。太皥氏以龍紀,故爲龍師,而龍名。少皥摯之立也,鳳鳥適至,故紀於鳥,爲鳥師,而鳥名。【書·周官】立太師,太傅,太保,茲惟三公。少師,少傅,少保,曰三孤。
又師得,宮名。【前漢·揚雄傳】枝鵲露寒,棠黎師得。【註】師古曰:師得宮,在櫟陽界。
又獸名。與獅通。【前漢·西域傳】烏弋山出師子。
又姓。【前漢·師丹傳】丹,琅琊東武人,哀帝時爲大司空。
又右師,左師,俱複姓。
師 《说文解字》
二千五百人爲師。从帀从𠂤。𠂤,四帀,眾意也。𠦵,古文師。疎夷切〖注〗𠵀、𢂖、𩇱,亦古文師。文二 重一
(師)二千五百人爲師。小司徒曰。五人爲伍。五伍爲㒳。五㒳爲卒。五卒爲旅。五旅爲師。師、衆也。京師者、大衆之稱。衆則必有主之者。周禮師氏注曰。師、敎人以道者之稱也。黨正旅師閭胥注曰。正師胥皆長也。師之言帥也。从。从𠂤。會意。疎夷切。十五部。𠂤四帀眾意也。𠂤下曰。小𨸏也。小𨸏而四圍有之。是衆意也。說會意之恉。
(𠦵)古文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