啞 基本解释
啞 國語辭典
人或动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丧失语言的功能。如:「聋哑」。《史记·卷八六·刺客传·豫让传》:「豫让又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。」
发音枯竭。如:「嗓子喊哑了。」
形容声音枯涩、低沉不圆润。如:「沙哑」、「说了一整天,声音有点嘶哑。」
不说话、没声音的。如:「哑铃」、「哑剧」。
参见「哑哑」(二)条。
形容乌鸦之类的叫声。《广韵·去声·祃韵》:「哑哑,鸟声。」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「故夫乌之哑哑,鹊之唶唶,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。」唐·李白〈乌夜啼〉诗:「黄云城边乌欲栖,归飞哑哑枝上啼。」
形容小儿学说话的声音。《集韵·平声·麻韵》:「哑,哑呕,小儿学言。」
语助词。《西游记·第二一回》:「我爷哑!好大蚊子!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!」同「呀 」。
啞 《康熙字典》
【廣韻】烏格切【集韻】乙格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乙革切,𠀤音𩚬。【說文】笑也。【易·震卦】笑言啞啞。【疏】啞啞,笑語之聲也。【揚子·法言】或人啞爾笑曰:須以發策決科。【集韻】或作䛩。
又【集韻】乙却切,音約。義同。
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𠀤遏鄂切,音惡。義同。【易林】鳧雁啞啞,以水爲宅,雌雄相和,心志娛樂。宅,達各切。
又【廣韻】烏下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倚下切【韻會】幺下切,𠀤雅上聲。【玉篇】不言也。【集韻】瘖也。【戰國策】豫讓吞炭爲啞,變其音。【廣韻】同瘂𤺘。
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於加切【韻會】幺加切,𠀤音鴉。【集韻】啞嘔,小兒學言。
又【淮南子·原道訓】烏之啞啞。【前漢·王吉射烏辭】烏烏啞啞。
又【集韻】衣駕切,音亞。聲也。【韓非子·難一篇】師曠曰:啞,是非君人者之言也。
又【集韻】一曰鳥聲。瘖字原从疒从奢。
啞 《说文解字》
笑也。从口亞聲。《易》曰:“笑言啞啞。”於革切
(啞)𥬇也。馬融曰。啞啞、𥬇聲。鄭云。樂也。从口。亞聲。於革切。古音在五部。按字林云。謚𥬇聲。呼益反。此由𥬇言啞啞字音形皆變而云然。啞俗訓爲瘖。幺下切。易曰。𥬇言啞啞。震卦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