凱 基本解释
凱 國語辭典
名
-
軍隊戰勝歸來所奏的樂曲。如:「奏凱而歸」。《陳書·卷二八·高宗二十九王傳·晉熙王叔文傳》:「隨晉王、秦王等獻凱而入,列于廟廷。」《警世通言·卷一二·范鰍兒雙鏡重圓》:「韓元帥平了建州,安民已定,同呂提轄回臨安面君奏凱。」
形
-
和善、溫和。《集韻·上聲·海韻》:「愷,《說文》:『樂也。』或作凱。」《詩經·邶風·凱風》:「凱風自南,吹彼棘心。」《禮記·表記》:「凱弟君子,民之父母。」通「愷」。
-
俗指出手大方闊綽。如:「你最近很凱喔!是不是發財了?」
© gushici.net
凱 《康熙字典》
【唐韻】苦亥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可亥切,𠀤同愷。【玉篇】凱,樂也。或作愷。
又善也。【史記·五帝本紀】高陽氏有才子八人,謂之八愷。
又【正韻】和也。南風謂之凱風。【詩·衞風】凱風自南。
又通作闓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昆蟲凱澤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昆蟲闓澤。【註】師古曰:闓讀曰凱。文穎曰:闓樂也。
© gushici.net
凱 《说文解字》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凱”字头,请参考“愷”字:)
《說文解字》
樂也。从心豈聲。苦亥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豈部已有,此重出。
康也。从心豈,豈亦聲。苦亥切
《說文解字注》
(愷)樂也。蓼蕭傳曰:豈,樂也。豈同愷。从心豈聲。苦亥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按豈部有此篆,解曰康也,疑此重出,乃後人增竄。
(愷)康也。愷康雙聲。釋詁曰:康,安也。毛傳釋豈弟曰:豈,樂也。弟,易也。按奏豈,經傳多作愷。愷樂,毛詩亦作豈。是二字互相假借也。愷不入心部而入此者,重以豈會意也。詩又作凱,俗字也。邶風傳曰:凱風謂之南風,樂夏之長養。凱亦訓樂,卽愷字也。从豈心,豈亦聲。苦亥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© gushici.net